水墨宏村
時間:2020-04-30? 來源:春運網? 投稿:tougao@chunyun.cn
宏村,位于安徽省黃山西麓,是黟縣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,在皖南古村落中很有名氣,被譽為“畫中的村莊”。
我們從屯溪出發,一路車行。崇山峻嶺之間,不時可見粉墻黛瓦的民居,馬頭墻、小青瓦,掩映在青山綠水中,樸素淡然而不失幽雅精細,如畫一般美麗,又似乎無聲地在訴說世事滄桑。湯顯祖的一句“一生癡絕處,無夢到徽州”,讓我對徽州心生向往。
走進宏村,一湖碧水的南湖仿佛縮小版的西湖,小橋長堤,老柳萬絲紛披,上下搖曳,一幅徽州特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墨卷躍然眼前。穿過電影《臥虎藏龍》里李慕白牽馬走過的畫橋,就是南湖書院,向北走,游覽敬德堂、汪大燮故居(振綺堂),接著來到宏村中心位置的精華景點——開鑿于明永樂年間的月沼,周圍的徽派建筑倒映其中,是最佳拍照點。遺憾的是,月沼邊聚滿游客,想要拍張沒人的照片都比較困難。
我離開人群,繼續向北走,參觀宏村最豪華的建筑,清末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——承志堂。承志堂里書房、廚房、馬廄、保鏢房、男女傭人房俱全,甚至還有搓麻將牌的“排山閣”,吸鴉片煙的“吞云軒”,屋內自帶池塘、水井,用水不出屋。據介紹,承志堂建造時就花了60萬兩白銀,木雕上涂黃金100兩,20個雕花匠人整整雕了四年。多少徽州人少小離家打拼,在商海中成功的徽商大賈,衣錦還鄉,大把大把的銀子變為粉墻黛瓦的家園,雄厚的經濟實力,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蘊,獨特的審美品位,持之以恒的做事習慣,成就了規模宏大的徽派建筑。
徽州房子“無宅不雕花”。導游告訴我們,徽派建筑最值得一看的是三雕,指磚、木、石雕。馬頭墻小青瓦是徽派建筑的外形,三雕則是徽派建筑的靈魂。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、窗楣、照壁上,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、蟲魚、花鳥及八寶、博古和幾何圖案,極富裝飾效果。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占主要地位,月梁頭上的線刻紋樣,平盤斗上的蓮花墩,屏門隔扇、窗扇和窗下掛板、樓層拱桿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都是木雕,多人物、山水、花草、鳥獸及八寶、博古等內容,有傳統戲曲、民間故事、神話傳說和漁、樵、耕、讀、宴飲、品茗、出行、樂舞等生活場景和題材,有線刻、淺浮雕、高浮雕透雕、圓雕和鏤空雕等手法,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異。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,而是通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,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。
宏村的水是有形狀的,象水牛的九曲回腸;宏村的水是有靈魂的,維系一個家族的興旺與繁榮。水塑造了宏村的面貌,也塑造了這里的人,它是如此厚重地溶入了宏村人的血脈之中。 先人鑿清泉以為池塘,引西溪水為補充,擴大為“月沼”,通過二個出水口,建成縱橫交織,長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,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戶戶,水圳的水經過使用之后,全部匯聚到村南的南湖。完整的水系,不僅給村民提供便利,而且成為宗族觀念流動的載體,歷經600多年的風雨,他們依舊保存著他們獨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。
水有多長,巷子就有多深。順著水圳,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,黑瓦、白墻、人家、青苔,如暈染開的水墨,讓人陶醉。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,悠長曲折,煙雨中,撐著油紙傘的徽州姑娘款款走來,看一眼,便淺淺喜歡上了宏村。
坐在雕花窗前,千百年的光線穿過斑駁的窗欞,仿佛去追趕歲月的空隙;靜靜坐在老樹下,細細品味這里的山山水水,磚磚瓦瓦,聽著美麗的傳說,吹著拂面的暖風。眼前的宏村,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長者,世人怎樣放肆的喧嘩,也時刻保持著安靜,在他面前,我們都是好奇的孩童。在青石、白墻、黛瓦中,心慢慢閑靜下來,我似乎聽見宏村在低調的訴說。悠久的歷史在墨綠的青苔上暈染,水墨色的磚瓦,朦朧的古宅,夢幻的水鄉。
故事里的宏村,不再只是一幅水墨畫。
郭義民
我們從屯溪出發,一路車行。崇山峻嶺之間,不時可見粉墻黛瓦的民居,馬頭墻、小青瓦,掩映在青山綠水中,樸素淡然而不失幽雅精細,如畫一般美麗,又似乎無聲地在訴說世事滄桑。湯顯祖的一句“一生癡絕處,無夢到徽州”,讓我對徽州心生向往。
走進宏村,一湖碧水的南湖仿佛縮小版的西湖,小橋長堤,老柳萬絲紛披,上下搖曳,一幅徽州特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墨卷躍然眼前。穿過電影《臥虎藏龍》里李慕白牽馬走過的畫橋,就是南湖書院,向北走,游覽敬德堂、汪大燮故居(振綺堂),接著來到宏村中心位置的精華景點——開鑿于明永樂年間的月沼,周圍的徽派建筑倒映其中,是最佳拍照點。遺憾的是,月沼邊聚滿游客,想要拍張沒人的照片都比較困難。
我離開人群,繼續向北走,參觀宏村最豪華的建筑,清末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——承志堂。承志堂里書房、廚房、馬廄、保鏢房、男女傭人房俱全,甚至還有搓麻將牌的“排山閣”,吸鴉片煙的“吞云軒”,屋內自帶池塘、水井,用水不出屋。據介紹,承志堂建造時就花了60萬兩白銀,木雕上涂黃金100兩,20個雕花匠人整整雕了四年。多少徽州人少小離家打拼,在商海中成功的徽商大賈,衣錦還鄉,大把大把的銀子變為粉墻黛瓦的家園,雄厚的經濟實力,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蘊,獨特的審美品位,持之以恒的做事習慣,成就了規模宏大的徽派建筑。
徽州房子“無宅不雕花”。導游告訴我們,徽派建筑最值得一看的是三雕,指磚、木、石雕。馬頭墻小青瓦是徽派建筑的外形,三雕則是徽派建筑的靈魂。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、窗楣、照壁上,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、蟲魚、花鳥及八寶、博古和幾何圖案,極富裝飾效果。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占主要地位,月梁頭上的線刻紋樣,平盤斗上的蓮花墩,屏門隔扇、窗扇和窗下掛板、樓層拱桿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都是木雕,多人物、山水、花草、鳥獸及八寶、博古等內容,有傳統戲曲、民間故事、神話傳說和漁、樵、耕、讀、宴飲、品茗、出行、樂舞等生活場景和題材,有線刻、淺浮雕、高浮雕透雕、圓雕和鏤空雕等手法,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異。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,而是通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,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。
宏村的水是有形狀的,象水牛的九曲回腸;宏村的水是有靈魂的,維系一個家族的興旺與繁榮。水塑造了宏村的面貌,也塑造了這里的人,它是如此厚重地溶入了宏村人的血脈之中。 先人鑿清泉以為池塘,引西溪水為補充,擴大為“月沼”,通過二個出水口,建成縱橫交織,長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,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戶戶,水圳的水經過使用之后,全部匯聚到村南的南湖。完整的水系,不僅給村民提供便利,而且成為宗族觀念流動的載體,歷經600多年的風雨,他們依舊保存著他們獨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。
水有多長,巷子就有多深。順著水圳,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,黑瓦、白墻、人家、青苔,如暈染開的水墨,讓人陶醉。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,悠長曲折,煙雨中,撐著油紙傘的徽州姑娘款款走來,看一眼,便淺淺喜歡上了宏村。
坐在雕花窗前,千百年的光線穿過斑駁的窗欞,仿佛去追趕歲月的空隙;靜靜坐在老樹下,細細品味這里的山山水水,磚磚瓦瓦,聽著美麗的傳說,吹著拂面的暖風。眼前的宏村,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長者,世人怎樣放肆的喧嘩,也時刻保持著安靜,在他面前,我們都是好奇的孩童。在青石、白墻、黛瓦中,心慢慢閑靜下來,我似乎聽見宏村在低調的訴說。悠久的歷史在墨綠的青苔上暈染,水墨色的磚瓦,朦朧的古宅,夢幻的水鄉。
故事里的宏村,不再只是一幅水墨畫。
郭義民
聲明: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春運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 ※聯系方式:lao0333666888@163.com,我們將盡快核實處理。